電話:14745161026
地址: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河川街61-1號
一、材料檢測方面
材料成分復雜檢測難
現代建筑工程中,材料種類繁多且成分復雜。例如高性能混凝土,除了水泥、砂、石和水這些基本成分外,還可能添加了各種外加劑(如減水劑、緩凝劑、膨脹劑等)和摻和料(如粉煤灰、礦渣粉等)。檢測這些材料的成分和性能時,需要準確區分各種成分及其比例。像檢測混凝土中的外加劑成分,由于外加劑用量相對較少,需要高精度的化學分析儀器,如高效液相色譜儀來檢測其有效成分含量,并且不同外加劑之間可能存在相互干擾,增加了檢測的難度。
對于新型建筑材料,如纖維增強復合材料,其內部纖維的分布和方向會影響材料的力學性能。檢測纖維的含量、長度、取向等參數需要采用先進的微觀檢測技術,如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,但該技術操作復雜,對樣本制備要求高,而且分析數據的解讀也需要專業知識。
材料性能檢測準確性挑戰
材料的力學性能檢測是工程質量檢測的重要內容。以鋼材為例,在檢測其拉伸強度、屈服強度和伸長率等性能時,試驗設備的精度和試驗方法的規范性對結果影響很大。如果試驗機的加載速率不符合標準要求,如拉伸試驗時加載速率過快,會導致測得的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偏高。而且鋼材的取樣位置也很關鍵,不同部位取樣的鋼材性能可能存在差異,例如在軋制鋼材的頭部和尾部取樣,其性能可能不如在中部取樣的鋼材穩定。
對于保溫材料,如聚苯乙烯泡沫板,其導熱系數是衡量保溫性能的關鍵指標。但導熱系數的檢測容易受到環境溫度、濕度和測試樣品的尺寸、密度等因素的影響。在實際檢測中,要嚴格控制測試環境,保證測試樣品的尺寸精度和均勻性,否則很難得到準確的導熱系數結果。
二、結構檢測方面
隱蔽工程檢測困難
隱蔽工程是工程質量檢測的難點之一。例如基礎工程中的樁基礎,灌注樁在施工完成后,其內部質量(如樁身完整性、混凝土強度等)很難直接觀察。采用低應變法檢測樁身完整性時,對于長樁或樁周土復雜的情況,反射波信號可能會受到干擾,難以準確判斷樁身缺陷的位置和類型。對于深層攪拌樁等復合地基,檢測樁身水泥土的攪拌均勻程度比較困難,需要采用鉆芯取樣法,但鉆芯過程可能會對樁身結構造成破壞,而且取芯位置的代表性也較難保證。
建筑中的鋼筋布置屬于隱蔽工程。在檢測鋼筋保護層厚度和鋼筋間距時,由于鋼筋在混凝土內部,常用的電磁感應法檢測儀器可能會受到混凝土中其他金屬雜質(如鐵絲、預埋件等)的干擾,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。特別是在有密集配筋的結構(如梁柱節點處),很難精確測量每根鋼筋的位置和保護層厚度。
大型復雜結構檢測技術要求高
對于大型復雜結構,如大跨度空間結構(體育場館、展覽館等)和超高層建筑,其結構受力復雜。在進行結構安全性檢測時,需要采用多種先進的檢測技術。例如,對大跨度鋼結構進行應力檢測,需要在鋼結構構件上安裝應變片,而大跨度鋼結構的構件往往距離地面較高,安裝應變片的操作難度大,并且要保證應變片能夠準確反映結構的實際應力狀態,需要考慮溫度、風荷載等多種因素的影響。
超高層建筑在風荷載和地震作用下的動力特性檢測也是一個難點。需要采用振動測試技術,如環境振動測試(利用自然風、交通等引起的結構振動)和強迫振動測試(利用激振設備使結構振動)。這些測試技術不僅需要專業的設備,而且對測試數據的分析處理要求很高,要通過復雜的模態分析方法才能得到結構的自振頻率、振型等動力特性參數。
三、施工工藝檢測方面
新工藝檢測無成熟標準
隨著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,新工藝不斷涌現。例如裝配式建筑施工工藝,在檢測預制構件的連接節點質量時,由于其連接方式(如套筒灌漿連接、漿錨搭接連接等)相對傳統現澆結構更為復雜,目前還沒有非常成熟的檢測標準。在檢測套筒灌漿連接的質量時,灌漿料的密實度很難準確判斷,現有的檢測方法如超聲法和X射線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,超聲法受鋼筋等因素干擾較大,X射線法雖然能直觀看到內部情況,但設備昂貴且對人體有一定危害。
對于建筑外立面采用的新型幕墻工藝,如單元式幕墻,其防水性能、氣密性能的檢測技術還在不斷完善中。單元式幕墻的密封膠條老化、單元板塊之間的拼接縫隙等問題都會影響其性能,但目前的檢測方法在模擬實際環境條件(如風雨聯合作用)下進行檢測還有一定困難。
施工質量動態檢測難實施
施工過程是一個動態過程,實時檢測施工質量具有一定的挑戰性。例如混凝土澆筑過程中,要檢測混凝土的坍落度、擴展度等工作性能,需要在施工現場頻繁取樣檢測,但每次取樣只能反映當時的情況。而且混凝土的振搗質量也很難實時監控,振搗不足會導致混凝土內部出現蜂窩、麻面等缺陷,過度振搗則可能導致混凝土離析。
在鋼結構焊接施工過程中,要保證焊接質量,需要對焊接參數(如電流、電壓、焊接速度等)進行實時監控,但在實際施工現場,由于環境復雜(如存在電磁場干擾、灰塵等),安裝和使用高精度的焊接參數監控設備比較困難。同時,焊接完成后的無損檢測(如超聲波探傷、磁粉探傷等)也只能檢測出已經完成的焊接缺陷,無法在焊接過程中及時發現和糾正問題。